nba官方买球app:十大离奇考古事件,考古工作非常复杂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考古又是一项伟大的工作,能够发掘出被历史掩藏着的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历史背后的真相,下面跟随51区小编一起去看看nba官方买球app:十大离奇考古事件发掘历史真相吧。
墨西哥考古学家日前在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地下的古老“迷宫”。让专家们感到吃惊的是:古玛雅人不但挖掘出了一条好似迷宫的隧道,而且还在其中建造了多个配备有小型神庙的石制金字塔。据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介绍,该地下迷宫非常之长,总共连接有14个洞穴。科学家们表示,按照古代玛雅人的信仰,逝者的灵魂将会在一条狗的协助下穿越一条漫长的地下隧道,期间它们将经受大量的考验。在经历重重磨炼后,逝者的灵魂最终将进入阴间nba官方买球app:。新发现的这些地下迷宫穿越了南美洲的多个国家,包括墨西哥南部地区、整个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北部。据考古学家们估计,多数地下迷宫都建造于公元250-900年期间。需要指出的是,古玛雅文明正是在公元900年左右突然销声匿迹的。
耸立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外沙漠上的金字塔是全nba官方买球app:着名的古迹之一,但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建筑学方面的一个不解之谜。法国建筑师霍丁经过八年的研究,再结合其他学者的意见,提出了一项独特而又很具说服力的理论。据他推测,胡夫金字塔是这样建造的:一开始,使用了一条斜坡,最高处高出地基43米。巨石通过这个斜坡堆砌,建成金字塔坚固的底部主体,占金字塔总重量的70%。接着,在墓穴上方建造塔顶。他们在塔壁内侧10米至15米的地方,修建了蜿蜒通向顶部的螺旋状斜坡,全长1.6公里。也就是说,金字塔内部,还有一个小的金字塔。在通道拖动1吨重的石头,需要8至10名工人,石块盘旋着推上去,砌到法老墓室上方。通道是有盖的,但在4个角落是露天的,因此巨石能够转弯。这些斜道现在应该还保留着,如果进去应该能找到。他还说,这样干,建造整个金字塔只要4000人就行了,不必像专家学者以前说的那样,需要10万人。埃及人又聪明又节俭,他们不会浪费一块石头,所以想出了这个好办法。
研究埃及古迹的专家、美国长岛大学的资深研究员布来尔说:“我认为对研究埃及的学者来说,霍丁的理论非常重要,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过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金字塔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斜坡,另外一个说金字塔外面有螺旋形波道,但是我们知道这两种说法都不对,都有问题,现在我们有了第三种说法,这种说法没有那些问题。”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为了1千多年以前玛雅文明的迅速衰落而争论不休。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个文明的衰落?科学家们已经对外公布了一些证据,显示气候变化可能是毁灭玛雅文明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而且这个毁灭性的气候变化很有可能就是玛雅人自己引发的。
汤姆·塞维是惟一在NASA工作的一名考古学家,他提出是玛雅人自导自演的气候变化最终给玛雅文明画上了一个句号。他的理论来源于一个名叫SERVIR(中美洲区域可视化与监测系统)的计划,就是通过卫星来监测中美洲的环境变化。此项计划旨在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监测森林大火以及提高农业土地使用率。但是,除了以上功能,卫星图片还显示了古代玛雅文明农业耕作的遗迹以及气候灾害形成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玛雅人采取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方式。在人口较少的情况下,这种农业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供足够的粮食。但是,玛雅文明的人口数曾一度接近6万人。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对此,塞维的卫星图片有了重大发现。图片显示出,在低洼地带上有许多排水沟和过度耕种的田地。这些低洼地带属于季节性的湿地,古代玛雅人居住的地区中有40%是这类低洼地。这些低洼经抽干后用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做就有可能改变当地气候。塞维的数据显示,抽干低洼地带的行为和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了该地区的降雨量,同时温度又不断升高。干旱和高温频繁地引起其它问题的发生,而这些衍生的问题导致了玛雅的毁灭,例如战争或者疾病。
英国研究人员表示英格兰西南部的史前“巨石阵”可能是一个古代王室墓地。研究人员将从“巨石阵”挖掘出的人类遗体作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以确定这些遗体的埋葬年份。他们认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间,“巨石阵”是一处墓地。设菲尔德大学考古学家迈克·帕克领导了这次发掘工作。他说:“我们的猜想是,‘巨石阵’原是一处安葬死者的地方。进一步的猜想是,这里葬的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可能是英国古代一个王室成员。”
考古学家估计,600年间“巨石阵”共有150人到240人下葬。埋葬人数如此之少,可能意味着这些人属于同一显赫家族。设菲尔德大学古代人口统计学专家安德鲁·钱伯莱恩说,“巨石阵”埋葬的是同一家族成员的线索是,早期在那里下葬的人很少,但此后几个世纪,随着家族后代人数增加,下葬人数也相应增加。“巨石阵”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为nba官方买球app:文化遗产,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但考古界对其用途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相关文章